近期以来,伊化矿业公司积极贯彻落实西北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行“提质增效、降本增效”号召,在设备管理、技术创新、资源再生等领域全面发力,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公司上下以实干精神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01
制度创新筑牢安全防线
伊化矿业掘锚三队 通过制定《修旧利废管理办法》《工程考核验收管理办法》《班组三级核算办法》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优化生产流程。队内牵头开展“三违治理”“党员安全包保”专项行动,组织职工参与违章行为大反思,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生产一班通过标准化作业和常态化隐患排查,创下连续12个月无“三违”的纪录。 伊化矿业提升队 通过优化副井设备调度方案,集中规划物料运输时段,显著缩短副井的运行节奏,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02
技术革新激发生产活力
井下掘进工艺采用先进模式 伊化矿业掘锚三队 技术创新应用“掘进机+锚杆转载机+自移机+两臂锚杆机”联合作业模式,实现掘进、支护、运输全流程机械化。在运输胶带机上,创新自动伸卷皮带装置,使安装人员减少2名,极大地增加了劳动效率。 自制皮带自动喷雾系统 伊化矿业运转队 针对皮带运输粉尘难题,自主设计“手摇升降式自动喷雾系统”,利用电磁阀联动皮带启停信号,实现喷雾随皮带机运行状态自动启闭,既保障作业环境安全,又减少人工操作风险。 对损坏的传感器进行分类排查和维修 伊化矿业通风队 组建专门“修旧利废小组”,对井下传感器等设备开展系统性修复,通过更换老化零件、校准监测参数,让濒临损坏的传感器“重获新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03
资源再生挖掘潜在价值
维修后的启动器“重获新生” 伊化矿业综采队 对故障真空电磁启动器进行拆解重组,通过修复电路模块、更换磨损部件,使关键设备重新投入生产。 将废旧物资分类整理进行二次利用 伊化矿业掘锚二队 组织职工将废旧的工字钢焊接改造为长工字钢,对回收上来的气动锚杆机、底座等进行深度保养,让废旧物资实现二次“上岗”。截至2月,掘锚二队修旧利废节约5万余元。 对修复机进行维修改造 伊化矿业生产准备队 深入井下工作面回收废弃金属构件,经分类整理后再造为工具配件。对修复机进行维修改造,使废旧物品重新投入使用。累计维修改造修复机1台,打磨材料架6架,共回收废铁6.46吨,通过“回收-修复-复用”闭环机制,达到节支降耗、降本增效的目的。
04
智慧赋能提升生产效能
无纸化在线考试现场 伊化矿业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探索“无纸化在线考试”“一人一档电子档案系统”。技术人员开发智能组卷、自动阅卷功能,职工通过移动终端即可完成安全培训考核,告别纸质试卷印刷、人工批改的传统模式。电子档案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占用空间小,且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极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和调用效率。 伊化矿业机电二队 机电二队联合能源部门,为煤炭洗选争取独立用电计量政策,通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实现能耗精细管控。此项工作成效显著,母杜柴登煤矿煤炭洗选交易单元2025年1月较煤炭生产合约均价1.64288元/度下降1.26元,单月节省电费252万元,每年预计节省电费约2800万元左右。 地质测量现场 伊化矿业地测部 通过优化地质测量技术和方法,为采掘方案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了地质资料的准确性,有助于合理规划开采顺序,避免资源浪费,从而提升煤矿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05
绿色攻坚守护生态底色
伊化矿业转运队 自主研制的皮带自动喷雾系统实现“按需降尘”,通过滑轮吊挂设计让作业人员无需攀高即可调整位置,既保障作业安全又节约水资源。 伊化矿业生产准备队 开展井下环境整治,对废弃铁料、废旧零件实施“颗粒归仓”管理,推动井下作业环境持续改善。 维护检修地质测量仪 伊化矿业地测部 加强对地质测量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购置和维修成本。对设备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避免设备的闲置和浪费,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到85%。
从井下到车间,从一线职工到技术团队,伊化矿业公司全员将“提质、降本、增效”融入生产实践,成为行动自觉。通过制度优化、技术攻关、资源循环、绿色发展的多维联动,不仅践行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的双提升,更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为矿业公司可持续发展、节支降耗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