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介绍
鄂尔多斯市伊化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伊化矿业公司)成立于2007年1月,注册资本金127408.73万元,是一家由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控股55.1646%、诚森凯胜(北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4.8354%的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主要负责母杜柴登煤矿及选煤厂的开发建设与生产运营。
母杜柴登煤矿井田位于东胜煤田呼吉尔特矿区东南部,处蒙陕交界处,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图克镇。井田煤类为不粘煤、长焰煤及弱粘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等特性,是良好的民用、化工及动力用煤。煤层稳定性好,厚度较大,结构简单,夹矸含量较少,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和经济效益。井田面积55.3122平方公里,资源总储量11.374亿吨,设计可采储量6.66亿吨。矿井建设规模600万吨/年,配套相应规模的选煤厂,总投资67.68亿元,服务年限74年。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在井田中部工业广场内布置主立井、副立井和中央回风立井,二号回风立井正在规划建设。井田内含可采煤层11层,为全井田可采或大部分可采的稳定煤层。2020年11月取得采矿许可证,2021年2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023年1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现场验收,2023年3月被评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2023年12月通过国家中级智能化建设示范矿井验收。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组织机构健全、内控体系完善、治理运行高效,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西部深井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等5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坚固关键层沿空煤巷围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入选煤炭工业协会标杆案例,快速掘进工作面综合除尘系统应用等14项创新成果获得煤炭工业协会及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五小”成果奖,拥有5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主、副井井塔和联合建筑工程获得煤炭行业工程质量“太阳杯”奖,煤质化验室通过CNAS认证评审,选煤厂荣获煤炭工业协会优质高效选煤厂、行业级质量标准化选煤厂和“十佳选煤厂”荣誉称号,矿井入选煤炭工业协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公司获得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内蒙古自治区A级纳税人、乌审旗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地企帮扶、解决就业等方面受到地方政府表彰。
“十四五”期间,伊化矿业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中国中煤“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奋斗实干、勇毅前行,着力推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努力把母杜柴登矿井建设成为一流现代化矿井,为中国中煤“两个联营+”建设贡献力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公司领导
王 鹏 党委书记、董事长
付小铜 总经理
组织机构
伊化矿业公司组织机构健全,设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党委、经理层和33个部门(区队),其中13个职能管理部门、“一综四掘”5个生产区队、9个井下辅助区队和6个地面辅助部门;配备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各1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生产、安全、机电、技术、财务等经理层副职6人,安全、防冲、机电、地测、洗选等专业副总工程师9人。
下设参股企业1家,为乌审旗呼吉尔特矿山救援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8.64%)。
企业重大事项
改革发展
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企业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不断规范董事会运作,有效发挥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功能,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二是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完成机关机构改革,实现机关“瘦身健体”。三是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行干部差异化考核,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有效提高工作执行力。四是推进“法治伊化”建设,开展普法宣传,完善内控体系,强化风险防范,企业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产权交易
-
国有资本运营
2024年,伊化矿业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执行中国中煤和西北公司决策部署,围绕全年任务目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高效统筹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创新及绿色发展等各项工作,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顺利完成,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1亿元,纳税9.87亿元。
重要人事变动
人事变动信息
履约社会责任
2024年,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集团公司扶贫任务,采购企业所在地农副产品约206万元,采购中国中煤定点扶贫县滞销农副产品25万元。积极响应乌审旗旗委、政府号召,全力协助推进黄河“几字弯”毛乌素沙地治理歼灭战,种植樟子松、油松100亩,投资29.66万元。加强地企互助共建,向鄂尔多斯市妇女联合会捐赠困境妇女儿童救助资金5万元,向乌审旗人民政府供应平价煤7.95万吨。配合地方政府开展乡村振兴集中居民点(移民矿区)建设,承担费用7800万元。
安全环保工作
安全生产
2024年,伊化矿业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上级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推进“伊路久安”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员工自律、班组自控、区队自管、专业自保、公司监察”的自主安全管理体系,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实现安全工作目标。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坚决贯彻国务院安委会矿山安全生产8条硬措施,制定印发各类安全管理制度44项,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员、全岗位、全覆盖;强化特殊时期的安全管控,制定并落实专项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二是强化安全基础管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研判,推行员工持岗位风险流程卡上岗,落实《煤矿高风险作业管理办法》,确保安全风险可控在控。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开展“隐患攻坚年”活动,制定“双全日”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定期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三是持续深化“守规矩”安全文化建设。制定《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方案》,围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规程、岗位操作流程、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演讲、技能比拼、急救演练等活动,全年共举办5期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四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制定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机构职责、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全面推进重大隐患攻坚、重大灾害超前治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2024年完成AI视频“反三违”系统建设、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安全培训手机客户端应用等攻坚任务。
五是抓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牢固树立“抓标准化就是抓管理、抓标准化就是抓安全、抓标准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立足顶层设计,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办法》《各专业工程标准化施工图册》《井下标准化牌板图册》,动态更新井下标准化责任区域,划定领导包保区队,确保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采取“班验收、日检查、周通报、月考核”举措,让“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成为全员共识,矿井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六是强化安全培训,提升全员素质。以强化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养成安全习惯为目的,系统推进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严格安全培训监督考核,全年开展各类安全培训124期,累计受训15506人次。按月开展全员理论抽查考试和管理人员履职能力评估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干,不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绿色环保
2024年,伊化矿业公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中煤、西北公司生态环保工作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全年未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未受到环保行政处罚。
一是完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全面履行“管发展、管生产、管业务必须管生态环保”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生态环保责任分工,把生态环保工作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层层压实生态环保主体责任。
二是推进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隐患问题排查整治,重点围绕废水、废气、固废危废、噪声、环保手续、基础管理等方面进行排查整治,通过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司各项污染物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贮存、转移、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加强生态环保手续合规管理。完成排污许可证变更,通过取水许可现场核验,取得取水许可证。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要求,及时完成工程竣工环保、水保验收工作,坚决杜绝未验先投、无证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加强学习宣传引导。按时召开季度生态环保专题会,深入学习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黄河流域警示片等典型案例,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在六五环境日举办“绿色生态路、健康伴我行”徒步竞赛活动,鼓励广大职工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五是严防环境事件。加大矿井水综合利用,规范固废危废处置,智慧水务系统建成投用,各环保系统和工程运行稳定。科学规划矿区土地复垦、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有效遏制和治理矿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地面塌陷等突出问题,保护改善矿区地表生态环境。
监督检查及整改
有关部门监督检查问题整改情况
详见上级企业网站相关信息
其他按照法律法规应该公开的信息
-